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满级考古大师> 三百六十八章 良渚刻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百六十八章 良渚刻符(1 / 2)

良渚的兽面神人纹,可以说是良渚古国的精神象征。 这个标记具体是什么意思,目前说法很多。 有说就是蚩尤本尤的画像的,有说是良渚大英雄的,也有说是良渚人崇拜的神,莫衷一是,但是有一点是公认的。 这个画像符号,遍布良渚文化区域。 这又印证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良渚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良渚都城控制着整个良渚文化区域内的人口和土地,不管是依靠武力还是软实力产生的向心力,很明显所有人以使用良渚文化为荣。 正因为良渚统治下的区域内,所有人都以良渚为荣,所以才会在良渚各地都发现兽面神人纹。 这玩意的用处,类似于国旗,但是更多其实是神权或者王权的象征。 这就是广域王权的物证,也是铁证,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表现方式,因此我们断言良渚它不仅仅是一个城邦,而是统治着巨大区域的一个国家。 国家代表的是——文明! 而兽面神人纹,则是这个国家的“神徽”! 而且,这个神徽,在后来的湖北石家河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中也出现了。 这代表着,良渚在灭亡之后,后裔还曾经北迁南下,分别逃到了山东与湖北地区,继续生活下去。 只是一个庞大国家的毁灭,终究是很难再复兴了。 不管是毁于天灾还是人祸。 就像古罗马,就像古埃及,一旦被毁灭,也许有部分后人逃生了,但是他们也无法再重建那个曾经辉煌的文明,只能抱着过去的一些光辉苟且偷生。 良渚古国的后人,在逃到山东和湖北之后,也选择融入了当地的部落之中,虽然还保留着自己国家的神徽,但是更多也只是一种精神象征。 刻在自己的所有物上,算是留个纪念。 良渚的文化,却是真真正正的大部分都消亡了。 至于那些被传承下来的良渚文化,比如说玉器,那是良渚在巅峰时期,就已经广为传播到了华夏的其他地域了的。 这也是为什么,良渚有“器物”留下,但是却没有任何历史或者传说留下,因为他们所使用的物品,曾经在巅峰时期传遍华夏。 但是他们的文化和精神,却随着一场大洪水被湮灭。 当然,现在通过考古发掘,现代人可以窥见到良渚文化的一角。 特别是刻符。 良渚刻符现在已经发现五六百个了,除去这个兽面神人纹之外,还有很多类似文字的表意刻符。 这也是学术界怀疑良渚已经发展出初级文字的原因。 有可能是甲骨文前身之一的原始文字。 这些符号出现在陶器的各个部位,没什么规律。 之所以在陶器上遗存下来,是因为陶这个材质比较稳定,如果在木头或者竹子遗存下来的可能性就非常非常之小了。 良渚的抽象符号特别多,而且很多都是刻在了陶器的底部。 这很难不让人想到,祖辈们在碗底上,刻上自己的姓,来表示器物归属的这个习惯。 刻上了自己的名字,那这个东西就是属于我的了。 这种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人类从原始部落时期就有了。 当“私人所有物”这个概念被普及后,人类就迫切的需要有一种办法,来证明这些物品是自己的。 在物品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记号,显然是最容易的一个办法。 陈翰还记得,他上大学哪会,大家冬天的时候都需要到热水房取热水。 当时整个学校几千号人,都是用暖水瓶取水,因为学校小卖部的暖水瓶长得都差不多,无非就是颜色不一样,所以经常有同学会拿错别人的暖水瓶。 为了避免互相之间拿错暖水瓶,后来大家就都会在暖水瓶的那个瓶塞上,用记号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班级。 这样就再没出现拿错的情况了。 想来,五千年前的良渚古人们,想法和现代人也不会有太多区别。 对于良渚时期的古人来说,陶器已经是家里为数不多的“日用器”了,并且还不是家家户户都能有全套的。 以前这些东西是经常会互相借来借去的,今天从你家借一个碗,明天从他家借一个壶。 这种事情甚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贫困时期,都还时常有发现呢。 那么,只要刻个字就不会搞错是从哪里借来的了。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匠师留名”。 在自己制作的器物底部刻个符号,代表这个陶器是谁制造的,这也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手段。 尤其是出名的工匠,做的东西自然更受欢迎一点,就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目前,卞家山、庙前、庄桥坟等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554件带刻符陶片、石器和玉器,符号总数达656个。 大部分都是发现于器物的底部。 这说明这些符号,首先不可能是随便乱涂的,肯定是有某种规律的,是良渚人主观意识做出的行为。 但是! 它们依旧是刻符,而不是文字! 为什么? 因为单个,或者说一两个刻符,是不够组成“文字”的概念的。 什么是文字? 不管是中文的方块字,还是西方的各种字母,都满足一个概念,那就是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句子,文章。 完整的句子,文章,才能够蕴含或者说承载信息量。 甲骨文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华夏的第一种文字。 就是因为,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是完整的句子。 每片甲骨上的句子,记载的都是完整的一件事情,是可以翻译出来的。 比如祭天啊,征战啊,君王去世啊,继位啊之类的。 这才是文字。 而良渚的刻符,不管是在玉器上,还是陶片上,又或者石器上,大部分都是单一的一个刻符,或者两个。 很少有两个以上的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