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关军> 第1031章 第六军扩编誓师大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1章 第六军扩编誓师大会(1 / 2)

就在青岚府后勤装备保障军成立的当日,另外一场誓师大会也在成立之中。 名珠和默西月二人来到二龙江畔,见到了在壶嘴山外招降的5万名金鹰将士。 在5万名金鹰将士之中,其中有6000人是金鹰之人,其它的4.4万人则是洪莽人士。 另外还有3000骑兵,正是寄钰铭带领的看守这5万名金鹰将士的骑兵旅将士。 这5万名金鹰将士自来到二龙江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农耕之中,一直到名珠到来,将士们一直从事农业生产。 虽然名为降兵,但将士们却并没有感受到降兵的滋味。 一来没有人打骂体罚他们,二来一日三餐也是保障到位,三来经过两个月的农业生产,这5万名将士俨然已经变成了地道的农民。 无人打骂体罚,一日三餐也是保障到位,这5万将士也是每日劳作,并没有心生外逃的想法。 天空之中,名珠和默西月二人悬立空中,名珠大声地说道: “将士们,二十九年前,金鹰兽人南下,三关失守,山河破碎,百姓流离,生灵涂炭。 无数先烈志士挥竿而起,舍身亡死,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但却最终以失败告终。 我们三关军在云生统帅的带领下,继承和实现先烈志士未完成的遗愿,以驱逐鞑虏,复我河山为宗旨,保护洪莽百姓黎民平安和顺的生活。 但是,你们却投身到金鹰王国大军之中,助纣为虐,与我们三关军作对,有失我们洪莽男儿之气概。” 下方的4.4万名洪莽将士听后,一个个惭愧地低下头去。 名珠继续大声地说道:“你们受金鹰王国的蛊惑和胁迫,与我们三关军作对,我们并不责怪于你们。 只要你们还自认为是一名真正的洪莽男儿,我现在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武器,加入到三关军之中,推翻金鹰王国的统治,解救莽江以北广大受到金鹰王国奴役的百姓,你们愿不愿意?” 众将士听后,一个个抬起头来,大声地说道:“我们愿意!” 名珠听后,心中高兴,大声地说道:“好,你们现在便赶赴武中府,接受我们三关军的改编。” 4.4万名洪莽将士在默西月和3000名骑兵的带领下,连夜向武中府出发。 而其它的6000名金鹰将士则归入到箭王的带领之下。 在二龙江畔,还生活着1万名金鹰将士,这1万名金鹰将士正是当初与5万兽人大军一齐攻破崤函关,投降于三关军的1万名金鹰铁骑,现由箭王带领,正在二龙江畔从事农耕活动。 五天之后,4.4万名洪莽将士来到武中府城。 在那里,后勤装备保障第二旅的2000名将士早已在丹云的带领下,驮运着4.4万套武器装备在此等待。 武中府城东门外,那里有一处军营,是原来兽人居住在武中府时修建的大营。 天空之上,名珠、默西月、名风来、松时彰、息水生、阔宇、寄钰铭、名风烈等人悬立空中。 地面之上,7.2万名将士整齐地排成七个方阵。 4.4万名洪莽降兵组成4个方队,第六军的1万名将士组成1个方阵,8000名龙骧铁骑组成1个方阵,1万名轻骑兵组成1个方阵。 在此前对金鹰王国的战斗中,默西月所属的第六军原有1.2万名将士,有约2000名将士战死,目前仅剩1万名将士。 此时的4.4万名洪莽将士早已换成全副武装,个个右手持枪,左手持盾,身背弓箭,腰悬战刀。 7.2万将士聚集在一起,个个衣甲鲜明,威风凛凛。 在大营栅栏之外,还有近10万名武中府的百姓爬在栅栏之旁,透过栅栏的空隙,一同参观了第六军的扩编誓师大会。 武中府的百姓们哪见过如此多的军队,哪见过如此宏大的气势,一时之间,人潮涌动,人头攒动。 名珠上前,大声地说道: “将士们,国难当头,强盗四起,洪莽大地,战火纷纭。你们都是我们洪莽大地的好男儿,为了复我河山,舍家弃子;为了洪莽百姓,百战不挠。 今天又有4.4万名将士再次加入到三关军之中,我们的队伍越加壮大。 但是,我们面临的敌人依然还很强大,他们有数倍于我们的兵力。我们收复河山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征伐,去战斗。 今日召开第六军誓师扩编大会,我希望我们的将士们能够不惧艰难,迎难而上,奋勇战斗,直至将外寇全部驱逐出境,复我大好河山,保护黎民百姓幸福安康。 你们有没有这个信心?” 7.2万名将士齐声高呼:“有——” “上战旗!”名珠大声喊道。 默西月起身,漂于空中,右手一挥,一面战旗迎风飘扬。旗面是红底,战旗的中央绣着三个城墙垛口。 名珠退后,默西月上前,手持战旗,大声地喊道:“这便是我们三关军的战旗。战旗不倒,永不退缩!” 下方众将士齐声喊道:“战旗不倒,永不退缩!” 7.2万名将士齐声高喊,士气高昂,直喊得地动山摇,江河逆流。 默西月再次大声喊道:“我们三关军的口号是:复我锦绣河山,扬我三关军威!” 众将士也跟着齐声喊道:“复我锦绣河山,扬我三关军威!” 万人齐喊,声动天地,直贯云霄。 默西月再次大声喊道:“我们三关军的战歌是岳武穆的《满江红》。”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众人齐声唱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万人高唱,一时气吞山河,激昂万丈。 近10万名武中府的百姓听后,个个也是心情激动,激昂万分,齐声大喊道: “驱逐鞑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