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关军> 第470章 追杀云生的真正原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0章 追杀云生的真正原因(1 / 2)

四人听罢,长嘘不已。 守道信道:“我等只听闻云生都统西击兽人,东歼倭寇之壮举,却没想到还有如此壮烈之故事!” 将家熙道:“泥石县之战,乃莽北义军第一战,当时传遍大江南北,洪莽大地为之一振。却没想到乃是云生都统等人所为,佩服!佩服!” 云生道:“朝廷派我三关旅去东海剿灭倭寇,定东王不给我们舰船和人员,我们便自己招兵买马,购买民船,改造战舰。 定东王不给我们军粮,我们便北上吴顺粮仓抢粮。 定东王勾结倭寇,三次袭击我们。我们将计就计,与倭寇三次海战,三战三捷,击毁倭寇战舰140余艘,全歼倭寇5万余人。 但朝廷不仅不表彰我们,而且还定我等为叛逆,前堵后追,欲置我们于死地而后快。并且还连累了名门,想起来实在是令人生气。” 峻峰道:“云生兄弟且莫在意,人间自有公道,是非自有评说。” 云生道:“我们迫不得已偏居昆郎,与大德王朝相隔千山万水。朝廷派定东王率120余艘舰船,5万大军,11位十万王征讨我三关军,难道他们就不怕金鹰乘虚而入,大举进攻莽南吗? 朝廷为什么要置我们于死地而不顾自身安危呢?” 四人听后,俱都沉默。 这时,松时彰道:“我听闻老史官翻阅太高祖之遗卷,发现六百年前大德初建,有人问大德将来气运如何? 太高祖站立云层之上,曰:云开日出。 后老史官又占星象,说有大星升于西方,犯于紫薇,此星既为凶星,又为帝星。 丞相道:云生者,红日也;红日者,云生也。 保京王也说:内贼胜于外寇,攘外必先安内,故朝廷全力征伐你三关军,欲置你于死地。” 云生听后,自言自语道:“云生者,红日也;红日者,云生也。” 云生百思不得其解,遂抬头问道:“云生者,红日也;红日者,云生也。此是何意?” 松时彰哈哈大笑道:“云生兄弟,你想红日藏于何处?” 云生略作思考,说道:“云层之中?” 松时彰笑道:“不错,红日生于云中,乌云酝酿红日,故云生者,红日也;红日者,云生也。” 云生听后,这才明白,遂又想起自己的出生之事。 据母亲说:她在分娩之时,忽作一梦。梦见天空之上,云海翻腾,一轮红日从云海中升起,光芒万丈。 迷雾退去,那红日忽然钻入她的腹中。惊醒之时,腹部疼痛,产下一子,身放红光,久久不能散去,故为儿子起名云生。 “难道我云生就是那红日?”云生心道。 此时,只听松时彰又道:“云生兄弟跑到哪儿不好,却非要偏居在昆郎之地。 这昆郎盆在正好在青岚府城的西方。 老史官夜占天象,说有大星升于西方,犯于紫薇,此星既为凶星,又为帝星。 不偏不怪,此星正好落于云生兄弟的身上。” 众人听后,都是连连点头。 云生苦笑道:“我当时逃离玉宁府,乘船沿莽江而上。向北乃是金鹰王国,向东又有定东王大军阻截,向南又怕引祸于镇南王大人,唯有向西,才来到这昆郎之地。” 此时守道信叹道:“所以说,一切尽在冥冥之中。” 众人听后,都是一阵长嘘短叹。 云生道:“因此,大德王朝才不怕金鹰南渡,举重兵攻击我昆郎盆地,准备置我于死地?” 松时彰道:“正是如此!” 云生道:“众位兄长,说实在的,虽然大德已定我等为叛逆。但是,我云生真的并没有推翻大德的心思和想法。 即便是我有些心思,我岳父名秀也绝对不会同意我推翻大德。 我组建三关军,意在驱逐鞑虏,收复河山。 虽然目前大德与我为敌,但是在击败金鹰,收复河山这一方面,我与大德的想法是相同的,我们的意志也是一致的。 所以说,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做出推翻大德之事的。” 松时彰笑道:“我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以你一个个小小的三关军,偏居昆郎之地,如何能够推翻大德呢?” 众人听后,都是摇头,实在是想不出云生如何能够推翻大德。 此时,峻峰说道:“古人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此战过后,不论输赢,大德水师将一蹶不振。若是金鹰趁机南侵,我看大德危矣。” 众人听后,个个点头。 守道信道:“我等四人俱是莽江战线都统,均属名秀统帅属下。将来若有朝一日走投无路,还望云生都统收留。” 云生大惊,说道:“只怕昆郎地小,耽误了各位前程。” 将家熙道:“名门所在,即忠义所在。跟着名门,我们死而无憾。” 云生心中万分感激,遂道:“感谢各位兄长的信任。若是有朝一日我三关军挥师北上,驱逐鞑虏,必借众位兄长一臂之力。” 松时彰道:“只是我等身为大德都统,军令在身,身不由己。请云生都统在此稍留片刻。” 云生心中虽然着急,但也能理解对面四位十万王的苦衷,遂道:“感谢四位兄长手下留情”。 四人悬立空中,侃侃而谈,国家大事,家长里短,无一不谈。 说道三关失守之事,云生叹道:“当年我总是以为,三关失守只是大意所为。但是现在想起来,三关失守,却是偶然之中的必然。” 峻峰道:“云生兄弟何出此言?” 云生道:“如今莽北在金鹰王朝的统治之下,赋税十五取一,并且没有什么兵役、徭役、河工费,牛马税之说。 我去过几次莽北,发现如今莽北之地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但反观如今大德王朝,各种赋税多如牛毛,老君湖百姓不堪忍受重负,这才举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