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让你奉旨监国,你去修仙?> 第106章 沸腾起来了(6k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章 沸腾起来了(6k求月票!)(1 / 4)

暗中积蓄,吞没晋宁,一统北境,最后再与应天一决胜负。 这便是道衍在初入北平府的时候,给朱棣规划的王图霸业,一步一步夺取天下,颇有昔年刘大耳与卧龙隆中对之意。 “明日破晓,便会有消息传来。” 朱老四的神色看起来平静如水,实则心中亦是有着些许不安。 只因,他今天收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战报,这份战报来自于云疆。 但是朱老四并不是很相信这份战报的真实性,因为其中所言,已经超过了朱老四所能接受的想象极限。 世上不可能有人做到朝夕之间从应天赶赴边城开化,那可是足足四千里,更不可能有人能够做到一剑破万军。 朱棣更倾向于,这战报是朱雄英刻意授使沐英放出来的,为的就是震慑诸王。 毕竟云疆乃是闭塞之地,这里的消息真假向来难以得到证实。 “殿下放心便是,一日之内,山东全境必归于殿下之手。” 对于自己的规划部署,道衍很是自信。 “愿如先生所言。” 朱棣点了点头,这是一步险棋。 如果胜了,那将给朱棣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可若是败了,朱棣短时间将再无先手出燕,只能将实力龟缩,以图他法。 ……………… 山东六府之一,靠近海域的登州府,登州境内也是倭寇最为猖獗之地。 奉旨灭倭的杨荣,此时正在海边港口忙得团团转,他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了,夹着水汽的海风呼啸如狼嚎。 太孙殿下的旨意他已经收到了,从得到命令的那一刻开始,杨荣便是没有丝毫的休息,此时正在发动手头能够动用的所有船只,前往接应从辽地撤退的常茂一军。 “大人,能够动用的船只都已经全部调集了,可还是不够。” 有下属来报。 杨荣紧蹙着眉头。 “商船呢?” 按照目前的船只数量,肯定做不到一次性将常茂军撤退。 可若是做不到一次性,那便意味着剩余的常茂军需要面对朵颜三卫的勐攻。 这种损失,他杨荣承受不起。 “商船…” 见手下支支吾吾,杨荣自然知道原因。 商人逐利,不给银子,当然不愿意把船让出来。 杨荣当机立断。 “不论多少开支,调集境内所有商船,即刻出发。” 杨荣厉声喝道。 “是!” 参将一听是给银子的,连忙折身去办。 而就在这个时候,在杨荣的身侧走来一位年轻人,容貌并无特殊之处。 见到此人,杨荣脸色郑重了几分,只因此人乃是影卫。 杨荣很清楚,自己在山东所做的一切,都会由此人通禀应天,传至太孙殿下桉前。 “杨大人,急报。” “齐王朱榑已率军奇袭济南府,山东三司使并无提前设防,天亮之前,齐王军将会攻入济南府,另外燕王的三万铁骑,已经抵达沧州,天亮之前就可入境山东。” 杨荣一怔,顿感头皮发麻。 大事不妙! 山东承宣都司卫所的卫所军共计六万人不到,其中三万精锐都被他调来了登州剿倭,只剩下两万多战力低弱的兵力。 在毫无设防的前提下,可以百分百肯定挡不住齐王奇袭之军。 “鲁王呢?!” 杨荣又问。 鲁王的封地也在山东,就在山东境内左下侧的兖州之地。 刚问出这话,杨荣就感觉自己是脑子有包。 且不说鲁王府的王府卫军加起来仅有区区的不足一万人,就算鲁王府兵力足够,也绝对不可能发兵,没有那么能力。 因为现在的鲁王并非是老朱儿子,而是老朱的孙子,第二代鲁王,年仅十岁的朱肇煇。 这么一个连女人是什么都玩不明白,只知道玩泥巴的皇三代,知道个屁的发兵,估计收到齐王叛乱的消息,第一时间就直接吓尿跑路了。 “形势危急,大人当提前做好准备。” 影卫声音平静。 “嗯,多谢尊使告知。” 杨荣点了点头。 一旦朱榑攻下济南府,三万燕军铁骑再入山东,之后的战略目的必定是拿下山东全境,他驻军所在的登州府绝对躲不开一战。 面对燕军三万铁骑,再加上朱榑手头两万王府卫军,再加上济南府内收下的兵力,兵锋足有七万之余。 一旦杀来,杨荣手边这三万卫所军,根本抵挡不住。 而且,他手头这些卫所军,现在有大半都分布在各处海防剿倭。 此时留给杨荣的时间,只有一个夜晚。 天亮之时,叛军必至登州境内。 如此危机在前,杨荣并无分毫慌乱,而是脑海中快速思索着应对之策。 “来人。” 杨荣沉默片刻,厉声喝道。 身侧副官连忙是迎上抱拳称在。 “即刻召集剿倭各部,严令各部天亮前赶至登州城防,违令者,主将斩之!” “另外不用再等民船了,现有的所有船只立即起航,以最快速度赶至辽东港口。” 在杨荣看来,现在唯一能够解山东之围的办法,只有一个。 借常茂之军破敌。 常茂麾下有军五万,并且这五万都是身经百战的辽东边军,只要常茂能够在登州城防被攻破之前成功登岸,那山东便是有救。 反之,山东全境完蛋。 毕竟周围能够看得见的援军,只有这么一支了。 至于朝廷援军,杨荣是不抱任何希望的,应天发兵至山东,等应天大军到了,山东也早就成了燕王囊中之物,连边防都布好了。 ………………… 夜色清幽,星辰璀璨。 同一片月色星空之下,不同的人,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 有人血溅三尺,颈洒热血。 有人心怀忐忑,等待结果。 有人奋笔疾书,挑灯点蜡。 也有人引吭莺吟,水漫金山,有人不动出山,枪出如龙。 当第二天天边第一缕晨光照破清晨薄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