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如何让秦始皇寿终正寝> 第 51 章 与韩林谈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1 章 与韩林谈话(2 / 3)

“人贩子事件”的后遗症。

稚唯从一开始就觉得人贩子背后另有隐情,但试探问过几次章家,都没得到答案,她便知道此事或许还没结束,所以各种内部消息还没透露出来。

联想到韩林正是在这几天带着商队进入秦国内史地区,且第一天似是而非评价过秦国的风土人情,稚唯腾出空来就想问问韩林是否知道些什么。

正好新仓库也快要建成,可以开始慢慢填充。

——夏家原有的库房都保存着山药和芋头,那堆甘蔗实在没地方储存,只能另建一个粮仓。

而之所以粮仓不建在夏家的宅基地范围内,是稚唯惦记着早晚要制糖,准备等明年开春将甘蔗同山药芋头一并种下,看能不

能种活、产量能有多少。但他们家显然种不了这么多,稚唯便和章老丈商量好,将部分粮种挪到建章乡的公田里去。

公田是不用向上交税的,其产出所得不管是粮食还是转化为钱财,都直接归入乡里的公共财产,之前打造新农具所用的就是这部分资金。

?本作者辛吉拉莱奈提醒您最全的《如何让秦始皇寿终正寝》尽在[],域名[(

只是公田的缺点也很突出,农户对待它肯定是比不上对个人私田尽心尽力的,所以公田的产出比较一般般,乡里财政因此很有限,一旦碰上需要花费不少的公共建设,比如使用了金属机括的“水农具”,就需要再次向乡民们收钱。

章老丈清廉正直,如非必要,他不愿意让乡民们破费,现在稚唯愿意将高产作物挪到公田里种,等于是增加乡里财政——别管到底有多“高产”,只要能比原先的公田产出高,他就很高兴。

稚唯也不亏,有乡啬夫欠她人情,她干什么都比较方便。

就好比眼下,韩林带来的这支商队,不算韩家母子,总共有二十三人,吃住都是问题,但稚唯根本没操心,章老丈就帮着把韩林等人的“居留证”办好了,只要带着他做好记录的“验”,韩林等人再离开咸阳去别的地方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身份证”的问题被关卡限制。

唯一受限制的,就是这二十三人在咸阳逗留的期间,只能借住在新安里划定出来的几户人家里,不能随便住别的地方。

不过夏子推对自己的商队管理严格,人员中没有不良嗜好,遵守章老丈的这点规矩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事。

稚唯甚至发现,在没有工作的现在,还有年纪偏小的商队成员在捧着竹简什么。

“那是子推的主意。”韩林解释道,“商队并不是随时都在经商,总有停下歇息的时候,人一闲下来就容易多想、滋事,子推便让大家从他那里借阅书简、识字读书,学好的有奖励,商队内部选拔时也会优先考虑学得好的成员。”

韩林还顺势讲了一些商队其他的管理办法,稚唯听得一愣一愣的。

在秦国,黔首想要正经识字得去请求“私学老师”,那还得看“老师”愿不愿意教你,想要深入学习就要努力考进官办学室。

夏子推这可好,在商队里办流动图书馆,大搞学习竞争。

系统惊讶道:“咱小叔父好有远见!”

稚唯:“……”谁跟你咱。

不过有一点稚唯很想知道:“他们学的什么字?”

韩林注视着很会抓重点的小女子,眼含赞叹,简言道:“秦字。”

稚唯挑眉。

文以载道,以字载文。

七国文字各不相同,即便如今除齐国外,中原大地尽归秦国,但各国士子、贵族们极少有人能意识到“书同文”的未来,对他们来说,秦字等于“外语”,大家还是习惯用自己熟悉的文字。

寻常黔首没有识字基础,乡音难改,与大秦官方更是无法直接交流,二者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中介”,这之中就容易产生信息误差,或是被人利用。

而夏子推现在就让商队的成员学习秦字,等到真正“书同文”的时候,他的商队早就融入到秦国之中,甚至混得如鱼得水了。

系统说得对,夏子推的确很有远见,不光他自己早早意识到秦国统一的必然性,他还带着周围人提早一步为适应新环境做准备。

对文字问题一问一答后,稚唯和韩林默契地转开话题。

“林阿兄,你到内史后,可有遇到什么令你格外注意的事?”

“每到一处县城、关卡,巡查便会更严,算吗?”韩林回忆着,补充道,“不过比起向咸阳前行的车队,秦吏对离开内史的队伍检查更严。”

稚唯心想,难不成还有哪里的孩童没解救出来?人贩子团伙不止一处?

“都检查些什么?”她问。

“什么都查。”韩林细数道,“传、验,随身物品,不论男女老幼,所有人都要看。”

稚唯感觉这些听起来都很稀疏平常。

直到韩林最后一句:“连贵族的马车也不例外。”

稚唯眨眼,“林阿兄怎知是贵族?”

韩林露出一丝微妙的笑容,低声道:“我不光知道是贵族,还知道是赵国旧贵族……这些年东闯西闯,别的不说,识人的本事我还是有的。”

稚唯听后若有所思。

韩林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