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秦将> 第二百零六章:右庶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六章:右庶长(1 / 3)

“父亲,我听说今年关中粮食丰收,比去年增加了两成之多!” 李府宅邸中,李由神色阴沉,看着跪坐在桉前的李斯,开口询问。 赵佗献沤肥之术,李由在春耕时就曾有耳闻。 但一来他李氏并不是以耕种起家,不擅农术,沤肥之法的效果又要秋收才能见到,所以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中。 再加上那会儿赵佗初入宫中,虽因公主之事与李由之间产生龃龉。但矛盾还未彻底激化,李由对于赵佗的事情也不是特别关心。 刚听闻这事的时候,他李由还曾跟着一些人在暗中讥讽,笑话赵佗以前肯定是常和粪便打交道,说不定还亲口尝过老粪,要不然哪能知道粪便堆起来有此等好处。 不过当时也就是笑笑,转眼就忘了。 哪想到,到了秋收时节,沤肥之法竟然让整个关中粮产大涨,其效果堪称惊人。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李由可是愣了大半天。 面对李由的问询。 李斯没有理自家儿子,而是自顾剥着手里的黄色水果。 来自楚地的柑橘。 李斯剥开一个橘子的表皮,露出里面黄澄澄的果肉,一股酸甜的气息扑面而来。 李斯将那橘肉塞进嘴中,慢慢咀嚼着,脸上露出怀念的表情。 “你也尝尝,还是那熟悉的上蔡柑橘的味道,酸中带甜呐。” 李斯将手中半个剥开的橘子向李由推去。 他慢悠悠说着:“你我已十余年没有回过楚地,此番你随李信伐楚,可要再好好感受一下那楚地的风土人情。此战之后,楚国社稷既灭,荆楚之地也将匍匐在秦法之下,日益禁锢,再不会看到那八百年的楚人风情喽。” 就在李斯自我感叹间。 李由终于忍不住了,大声道:“父亲,我不吃橘子!” “我听说此番关中粮食之所以能大丰收,除了有伐燕的兵卒归家参与春耕的缘故外,还因为大王推行了赵佗所献的沤肥之法!” “说话那么大声干嘛,我听得清。” 李斯瞥了儿子一眼。 “你也快三十岁的人了,说话做事要稳重一些,我看你反倒该和那赵佗学学。他年岁虽然比你小,但行事却颇为老成,说话不急不缓,做事不骄不躁,哪像你这般见到一点小事,便沉不住气,这个模样日后哪能做出一番大事。” 被老父一顿训斥,特别是还让他像赵佗那竖子学习。 李由越发羞愤道:“这哪是什么小事啊!亩产大增,粮食丰收,这功劳之大,恐怕赵佗会因此升爵啊,他如果再升一爵,那可就是右庶长,跑到我头上去了。” 一说到这里,李由不由打了个颤。 昔日的下属转眼间爵位比自己还高,这还让他李由如何与赵佗相见,还要不要面子了? 更别说,这里面还涉及到公主之争。 如今咸阳勋贵之间,人尽皆知赵佗和他李由有争公主之意。 两人之前都是左庶长,李由尚还有信心战胜赵佗,如今赵佗若是借着这沤肥之法的功勋,升级为右庶长,那可就反压了他一头啊。 见李由神色愤慨,李斯不由叹道:“沤肥之法,春耕时我倒是知道治粟内史府在施行,但也没想到这法子的效果会这么大。” “这还只是关中,如果是推广到整个秦国,或是推广到整个天下,那一年会增加多少粮食,你想过没有?这种功劳升爵一级又怎么了?若要我说,别说是一级爵位,就算他赵佗连升三级,也是应当!” “啊?” 听到李斯这么一说,李由反倒愣住了。 这老父亲怎么还帮着外人说话。 见李由发呆的模样,李斯越发摇头。 “看来我上次和你说的投壶之事,你又忘了。” “秦国,是大王的秦国,不管是赐爵还是尚公主,一切都是由大王的意志来决定,不是你躲在屋里发几句牢骚就能改变的。吾等能做的,便是尽心为大王办事,你如果立下功勋,大王看在眼中,心里高兴,自然既会对你赐爵,又会让你尚公主。而若是无功无劳,大王凭什么赏赐你?” “人家赵佗就是立了功,不管是按大王的心思,还是按秦国的制度,哪一点不该得赏?” 李斯劝道:“我曾听一个少年说过‘格局’二字。由啊,你如今的格局就是不够开阔。整日里尽想这些儿女之事,当今正是秦并天下的时间,是数百年来难得一遇的建功立业的好时机!你只要努力立功,建立足够的功业。爵位会有的,公主也会有的!” 听着老父亲苦口婆心的劝慰和激励。 李由心中的愤怒、不甘、嫉妒,所有的负面情绪全部转化成了一股动力。 我要军功! 我要升爵! 我要尚公主! 李由心中怒吼。 他握紧拳头,咬紧牙关,低吼道:“父亲,我明白了,此番伐楚之战,我定然努力,立下足够的功劳,让大王对我另眼相看!让大王知道,我李由绝不比他赵佗差!” 见儿子满心的怨气,在自己的劝慰下全变成了立功的冲劲,整个人看上去干劲十足。 李斯满意的点点头,笑道:“你既然明白,那我也就放心了。‘格局’二字,你还要多多琢磨才行。” “知道了,父亲。” 李由点头。 …… 蒙氏府中。 面对蒙裕戏谑的眼神,蒙恬摸了摸唇上的两撇胡须,低声道:“此番沤肥之功,赵佗最多升爵到右庶长罢了,叔父不用如此戏我。” 蒙裕道:“是啊,最多只是一个右庶长罢了。但这个右庶长如今才十六岁啊,入秦不过一年,他赵佗便从一个无爵的黔首士伍,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右庶长,这样的升爵速度,你蒙恬不感到害怕吗?” 蒙恬默然不语。 蒙裕接着道:“更别说他去岁时还只是你手下的一个中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