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第10章 大隋的饭圈文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大隋的饭圈文化(2 / 2)

>
说到此处,卢贲便如滔滔江水而来:“《中秋帖》点画柔婉,富于变化,王献之是以楷法写草书,用楷书“起伏顿挫”之法、“节节换笔”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自然流畅,外面那些流传的仿本难有其精髓,我曾在宫中见过一次,便是日思夜想,殿下怎么可以将之排位弱于《兰亭集序》。”

杨广觉得卢贲现在就有点饭圈行为了,今日这行为无异于明星撕番,王献之就是卢贲心中的白月光,心头好,现在被杨广排位认为弱于王羲之,他卢贲不服了。

杨广却无奈了,怎么饭圈文化这时候就开始了,他对于字画类的东西没兴趣,只知《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人人称赞,后世有诗云: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而对于王献之认知主要停留在王献之和王羲之父子二人的那则谚语故事。

传说王献之自小就苦练书法,写尽了三缸水,自觉已经出师,便写了一个“大”字给王羲之,王羲之看后没说话提笔给“大”字加上了一点。

王献之不解,将这字又给了自己母亲看,他母亲看后留下一句。

“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那时起王献之才知道,自己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但是和父亲还差一点,这一点在外人看来没什么区别,但是在行家里手看来那就是真正难如登天的一点。

谚语就是告诫我们切忌“小成则满。”

故事的后来是王献之写尽十八缸水,与父亲书圣王羲之并称二王。

也有人赞:十八缸水前王羲之,十八缸水后王献之,这年代隐隐还是王献之压了王羲之一头。

到底谁的字更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怕是很难下定论,在喜欢的人眼中,喜欢的自然就是最好的,卢贲因为王献之的字拍卖顺序上没有王羲之的字重要而生气,他是王献之的粉丝。

但是将来王羲之的粉丝比他可要疯狂的多,例如李世民,王羲之书圣之名就是他给的,后来的唐代帝王也都推崇王羲之,甚至传闻头号女粉武则天把王羲之的兰亭序带到了墓里面。

杨广无奈的对着卢贲说:“排位已经定下了,现在更改那么来得及?”

“殿下,不可,万万不可,王献之的字天下无双,怎么可能落于人后。”

“那是他爹,就当他尽孝道吧。”

“这就得分开论,私下是爹,书法不叫爹。”

杨广头痛,只得托词要去拍卖会了,卢贲就跟着杨广一路一起到了拍卖会的现场,一路走,一路夸王献之。

拍卖会场内,因为时间还早,所以现在还在装点的时候,南溪姑娘正在场地内指挥着。

“这边的灯笼挂的高一些,桌上都要放上点心不要漏了。”

南溪一边安排着,一边听到身后卢贲呱噪的声音转过头,看到她的晋王殿下便满脸笑意的迎了上去。

“南溪见过晋王殿下,见过卢郡公。”

“准备的怎么样了?”

“都准备好了,有了之前一次的经验,现在顺畅多了,手下的人也都熟练了很多。”

“恩,那就好了,这次拍卖会之后,下次估计就要到大兴城了,场地已经让人在造了,因为皇城的建造进度提前,估计长乐坊的建造时间也会提前。”

“南溪,全凭殿下安排。”

卢贲这时候倒是识趣,看到杨广和南溪交谈就走开了,扰了他人的风雅情趣可是不美了。

拍卖会很快开始了,气氛比之前还要热闹的多,一群人鱼贯而入,而且杨广发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各位勋贵们来参加拍卖会,身边不少都带着女子,大多数看着不像是正妻。

管不得这些事情,随着南溪轻快明朗的声音,拍卖会开始了。

南溪依旧是那副极有魅力的模样,当她登台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的聚拢到她的身上。

今日是字画的专场,因为这年代的人好字画,这些东西比其他的古董反而还要更值钱些。

宇文化及来到了杨广的身边:“殿下。”

“你也喜欢喜欢吗?”

“非我,父亲极喜欢王羲之的字,今日让我带足钱来的,一定要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拍上好价格,才对得起这幅字。”

这咋又是一个粉丝。

“你带了多少钱?”

“为王羲之名声,父亲说了让我放胆拍,价格越高,先生名声越显。”

这他娘和直播打pk倒是有点像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