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1364章 动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4章 动静(2 / 3)

(第0833章蜀地的最后一块拼图)

当然,冯大司马评价老冯说他不错,也并不是随口称赞,而是真心实意。

虽说有了丞相的设想,冯小文和的操作,但蛮夷之地,前期需要肯定也需要一位手段强硬,同时还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上层意志的执行者。

老实说,老冯一开始并不是最佳人选。

至少在南乡系的扫盲运动中,他进步比较慢。

但那个时候的冯某人,手头并没有太多的人选。

对于即将到来的凉州治理,比区区一个汉嘉郡重要得多。

令人欣慰的是,有些人是可以后发先至的。

特别是老冯在娶了一个李氏女之后,他的进步就突然变得飞快。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事情:娶妻娶贤。

汉嘉郡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已经彻底安定。

从汉嘉郡调到关中任职,也足以证明他这些年的功劳。

冯大司马赞扬了老冯几句,又摆了摆手,让对方不要自谦,然后询问了一些关于汉嘉郡的问题。

汉嘉郡是强制移民实边的典型代表,特别还是涉及了世家豪族,无论是经验和教训,都有着不小的意义。

事实上,冯大司马有底气在长安北边建立通邑,以及大规模迁并州河东豪族实九原,也正是有汉嘉郡等地方的经验。

虽说公文往来,都会把汉嘉郡的情况加以说明,但与镇守汉嘉郡十余年的守将面对面交流,终还是要更真实细致一些。

问完了过去,冯大司马的话锋一转,又提起了眼下:

“你知道的,此次把你调回关中,除了要褒奖你的功劳,也是决定要给你加些担子。”

说着,冯大司马放下大碗,看了一眼老冯。

“末将定不会负君侯重托!”

老冯亦是放下大碗,起身抱拳。

冯大司马伸手,示意他重新坐下,说道:

“你有这个决心很好,但有很多事情,不是光有决心就行的。”

沉吟一下,又继续说道,“成立统军府的事,不是什么秘密,已经筹备了不少时日。”

“这一次,不仅仅是召你回来,地方上的不少老兄弟,也抽调了不少,朝廷对这个事情,还是很重视的。”

老冯一听,脸色就跟着变得凝重,同时腰杆也不禁挺直了一些。

虽然已经做了不少的准备,但他还真不知道朝廷对此事重视到什么程度。

“所以说,此事除了要有决心,也要随时注意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不要让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让小困难积累成大困难。”

听到君侯这个话,老冯明白了,他连忙说道:

“要说问题和困难,那肯定是有的。就说末将,最近就是到处找以前的老兄弟,若不然,真等前往统军府就职,恐怕连训练的人都不够。”

冯大司马若有所思地捧起大碗,喝完了那一点底汤,然后说道:

“这个倒是不用太过担心,明年应该会有一批从军中退下来的将士,到时候中都护府会优先让你们挑选。”

老冯:应该?

-----------------

时间很快来到延熙八年夏末,热气已经有了消退的迹象。

但从武功水汇入渭水的物资运输,其火热程度非但没有跟着气温的下降而下降,反而显得越发繁忙。

经由渭水的物资,密密麻麻地由西向东,显得拥挤不堪,甚至有一部分物资在交汇处上岸,然后用陆运的方式运至长安。

渭水经过长安之后,运输的压力又一下子变小了。

盖因为孝武皇帝给后世开凿了一条关中漕渠,几乎与渭水并排而行。

这条漕渠,本是为了更好地从河东,乃至关东运送物资到关中。

而现在,情况又反了过来,变成了更方便地把物资从关中运至河东等地。

关中河东,乃至太原的动静,自然是瞒不过一直在紧紧盯着太行山以西的司马懿。

虽说太行山这等天险作为倚仗,同时还与北方草原的最大部落结成了同盟。

但司马懿却是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

地势再险,能险得过从汉中北上?

况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而在于人心。

只是,大魏的人心……

司马懿不由地长长叹息。

大魏,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若不然,也不至会落到今日的地步。

一念至此,司马懿就不由地想起了一个人。

先帝(即曹叡)。

先帝在时,曾有心打压世家豪右,分利于苍头黔首。

但每欲有举动,汉国就在边境有所动作。

迫于压力,又不得不放弃,以换取世家的支持——当然,当年的司马氏,也是阻挠先帝这一举动的一份子。

时至今日,站在主政河北主政的角度,司马懿深知,先帝让利于苍头黔首的作法,确实有利于增加国力。

但站在世家的角度,司马氏作为河北推出来的领头人,他真要敢这么做,那就意味着对世家的背叛。

唉……

司马懿又是愁闷地叹了一口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